【用經論道理提升生活品質】佛法研讀班密集課程 • 心得分享(中)【漢棟】
以前小時候很壞蛋,故意把「四無量心」讀歪,講成「死無良心」(用福建話試試😂)。
《大智度論》說的行慈三昧,就是四無量心。行四無量心雖然不能令衆生離苦,但能讓行者擴大心量的培養。長老强調了:意業最大。譬如有人請另一人幫他供養,雖然被供養者還未得到供養,但供養著卻已經獲得福德。因此,行大布施不及行四無量心,欲成就慈心,就需要破除敵意。
「善修」者的慈心能夠不斷保持,而且牢固。也許凡夫如我無法做到善修,但長老說:要告訴自己,現世也許無法做到,但可以發願,期許在未來世能夠做到。現世至少可以做到不以自己的習氣(我覺得能夠做到減少習氣已經了不起了)來修行,而是根據經論來修行。散亂的心無法成就慈悲喜捨的力量,而禪修則能夠幫助攝心,古人禪修的經驗可以從經論中獲得。
取受樂人相,攝心入禪,是相漸漸增廣,即見衆生皆受樂。我的理解是這樣:要取相才能入禪定,因爲需要一個所緣而入禪定。作愿(祝福)先讓自己生起善心。先從一個所緣開始,例如自己最親近或最親愛的人,樂人指的是快樂的人,我可以從母親開始,讓母親的微笑浮現。第一個所緣的對象很重要,需要先穩固了才能逐漸擴大到其他對象(其他衆生)。次序可以如下:
四無量心 |
親 |
中 |
冤 |
慈悲喜 |
1、2、3 |
4、5、6 |
7、8、9 |
捨 |
9、8、7 |
6、5、4 |
3、2、1 |
*數目代表次序 |
作愿如下:
1. 慈心 |
愿諸衆生受種種樂。(初心未攝,未能深愛衆生) |
2. 悲心 |
衆生可愍,莫令受種種苦。 |
3. 喜心 |
愿諸衆生從樂得喜。(攝心深愛衆生) |
4. 捨心 |
一切衆生離樂時得苦,苦時即是苦,得不苦不樂則安穩。 |
四無量心的對治如下:
四無量心 |
下種 |
除草 |
1. 慈 |
慈愛 |
嗔 |
2. 悲 |
愍念 |
惱害 |
3. 喜 |
歡喜 |
不悅樂 |
4. 捨 |
捨慈悲喜 |
愛、憎 |
爲什麽需要有「捨」呢?因爲慈、悲、喜容易讓人生起貪念和憂愁。慈、悲、喜會產生分別心,而捨就是要捨去分別心。在還未能夠真的平等之前,凡夫確實很容易起分別心而有貪念與煩惱。其實慈心和悲心也可以從毫無相關的動物開始。我只要看到馬路上有死亡的動物,心裏就會默念三次:
願你遠離精神上的痛苦,
願你遠離身體上的痛苦,
願你沒有敵意,沒有危險,
願你早日往生善道,
願你早日成就佛道。
另外,要行菩薩道,入禪波羅蜜中,能生慈無量、五神通故,物無能傷。因爲菩薩如果沒有禪定,心不能離欲望,無法降伏五欲五蓋,行其他波羅蜜時容易壞失。因此佛説:鳥無兩翼,不能飛翔;菩薩無神通力,不能發大莊嚴(大誓願)。再説,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若菩薩要用禪修度衆生,自己沒有幾斤幾兩,確實辦不到。
最後我有了一個結論:我要常常微笑😊。
我很少微笑,即使是拍照時也很常自然地板著臉。想想看如果某個行慈者把我作爲所緣,對我行慈無量心,但腦中浮現的總是臭臉的我,對他來説增加了所緣困難度,説不定就更改對象,放棄了我,變成「無緣」🥹。爲了讓人很容易「取我的樂人相」,我就要常微笑,讓我淺淺的微笑進入他深深的腦海中😎。
暫時寫到這裏,下一篇則應該可以續完「悲智雙運」的部分。
測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