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练习 | 修行】【王筠婷】(转载)


听新闻说政府决定重启国民服务计划。这个计划在当初成立的时候,风风火火,当然,我们也知道这过后发生什么事。即便本意虽好,但是,当时候的准备工作并未完善,不说什么,就算一本谈非伊斯兰宗教的教科书也错误百出。

当时我还在某全国佛教组织里,这全国组织已经成立快50年了,也很频密的跟政府官员互动,让我们很纳闷的是,为何政府当时没想到跟我们合作更紧密些?为何我们不被参考?

是,你可以说这组织不具代表性,不获得青睐,但是,会不会有可能,政府部门里面也有固步自封,用自己的视角揣摩自己的议程而不多做一些参考的官员?(该知道政府部门从来不缺资源)


| 练习 |

马来西亚的孩子没有服兵役,但是,我们有很多栽培优秀人才的制服团体——比如乐队,比如救伤队,甚至是运动也讲究体育精神。只是早在10年前,过于注重课业和成绩的教育生态,将精力充沛的孩子都绑在家里读书,没多久又来一个行管令,愈发把这些孩子都培养成自己活在自己世界,或虚拟世界的抽离人士。孩子们忘记了,他们也可以通过游戏、比赛、团队和服务精神学习和成长。

尤其是荷尔蒙乱冲,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我们更加需要练习。练习什么?练习处理自己的情绪,练习分辨善恶,练习尊重别人。

练习的时候,遇到好的老师和教练最为重要,尤其是老师的心理素质和态度,即便只是指导一个技巧,但是,一个好的工匠,即使只是指导一门手艺,还是需要对徒弟的心态和整个生态负责。


| 老师 |

能遇到一个好的老师,犹如生命中一盏明灯,不同迷茫的过程,需要不同的老师指点。

我们或许只遇到一位教好我们一件事的老师,已足矣。

那我们要如何知道自己遇到了名师呢?除了获得实际上的信任和鼓励,就是让这孩子的生命产生了好的改变,比如说,某个技能已经陷入瓶颈,一个好的老师,能够一句就把你从瓶口拉出来。

那我们能不能随随便便当人老师?

所以,任何一项专业,即便"只是老师",也需要培训,和训练,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庄重以待。

好比说,我去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几次,虽然我是国家博物馆合格导览员,我也被合格的伊斯兰导览员导览了几次,但是,我知道,我不能为任何人导览伊斯兰博物馆。不能就是不能。我连爪哇文和波斯文都分不清,哪里有这个资格?

一个老师,当他传授知识的时候,她必须言行一致,把该项知识贯彻,才能称得上合格。简单粗暴地这样理解吧——老师,就是该学问的代表,不管这个老师愿不愿意,他已经跟这个知识结合一体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加不能相信在网上写几个字就自称为Guru的’专家‘。你只是凭对方忽悠的几句,事实而非的几行字就相信了他,你真的能相信他能当你的老师吗?

而网上充数着表面营养丰富但实际上没有内容的文字。你真的就此满足了吗?觉得自己学会了吗?

那我们需要用道德捆绑一个老师?非要道貌岸然,把自己的品德置放在最高点才能指导徒弟?

除了简单的观察此人是否言行一致之外,也要看看此人指导的知识,是否和“行为”和“教义”有关,那些不能简单通过个人经验或读了几本书就能开办的学问。一般上,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拎的清,也清楚自己的矛盾和定位。

那我们如何分辨真伪的老师?

如同你找的任何一位专家。你若需要掌握一门技术,必定要找在行的师傅;如果你想找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你解决你内心的问题,这位心理辅导师必定需要展现出职业操守之余也必须要有的辅导和解析能力。

如果你要找的是解决生死大事和人生烦恼,那必定需要找你相应的宗教老师,因为每个宗教都会给不同的方向和答案,即便方向不同,但这条道路必须是要向上向善,当然,老师是凡人,也是有情绪和心累的时刻,这个时候,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修行的时刻了。

于是,我们这就说到修行层面去了。


| 修行 |

最近读到一则新闻,某“修行人”(抱歉,我不想提此人为出家人)假借双修的名义性侵女信徒,我有点气愤填膺。这个根本就不是佛教。

「 般若是出世聖法的根本依處,所以是三乘「解脫」的「所依」處,三乘聖 者都是依般若而解脫生死的。一切「諸佛所從」而「出」生的,也是般若,所以《般若經》稱般若為『佛母』。如經中說:『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49)。『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50)。這樣,般若為二乘聖者的生母,又是佛菩薩的生母,」

(出处:印顺导师 《成佛之道》戊八、己一、庚一: 般若波羅蜜,最尊最第一!解脫之所依,諸佛所從出。

佛后几百年,实际上,慧根的弟子已得渡,因为佛陀也准备了许多渡化后来者的好因缘,后来居上的其实在某程度上皆能听闻佛法。只是后来的这一批(包括我在内)都是需要导师钜细靡遗解释的学佛者,还有如菩萨一样出现指导我们的老师也会出现。为了让弟子们理解,因此一众祖师会加入很多注解或譬喻。

如以上印顺导师《成佛之道》里的这一句偈诵,就是普及人们所能理解。经典上所说将解脱生死之圣者以‘父母’的‘结合体’,并非世人生物学理解的那种‘父精母血’的结合,只是让人比较可以理解。

为了破除人们对于‘空’的误解而对于‘什么都没有之空’产生恐惧,故又以真常唯心系而开示的‘如来藏’思想,本来就是说着:如来界,众生界,自性清净心等为本依,实为‘阿赖耶识’,并非世人生物所理解的‘胎藏’。

这虽然是方便法,但意义甚深,如果我们以惯有的视角和理解去诠释,不如别诠释;如果不懂,马上请教真正懂的老师。

如果找不到合适询问的老师,先冷静下来,仔细去观察佛教的基本教义: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佛教的指导本来就是少欲知足,多种善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放下,向上向善;如果此为’老师‘的行为无法贯彻,那么,请你掉头就走。

破除我见,也是修行的一种。

让心如明月,也是任何修行皆要抵达的目标。

(图:我在沙巴博物馆旁的莲花池拍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用經論道理提升生活品質】2023年佛法研讀班密集課程

《用经论道理,提升生活品质》心得报告【卓依】

阅读心得报告1《逝者的证词》【立靖】